從海尾開始,一群認同台江文化的人正在默默的推展台江文化的「小革命」。持續五年的台江擔水節,持續六年的重回村廟論壇、連續五年的台江文化季,由外部議題到內造價值的改變,一群人一點一滴學習、結群、討論、實行,一切都從小小的改變開始。
力漢建設與臺南社大結盟興學至今已逾十年,藉由力漢學堂型態開設居家美學、綠意生活、社區文化探索與體驗等各類課程,透過學習學習活動的串連,為參與的家庭累積更多的日常的知識與生活美學的實踐。此次力漢學堂則持續支持在地社群參與公共學習,挹注臺南社大「台江新生活美學運動」課程,關注台江文化與節慶的社區營造工作,透過藝術家陳建明老師的引導,帶領學員逐步建構台江的生活美學運動。
有感於台南縣市合併後,台江文化流域將邁向一個新的未來,除了台江國家公園與文化中心的成立,工業區也陸續建置,自然生態與文化美學遇到工業區所產生的污染,如何權衡輕重與有效防治管理,都是台江在地居民值得關心的公共議題,也因此台江新生活美學運動便以創造更美好的家園為核心價值,關注自然的生態,潔淨的環境,美麗的社區…從中引領社區討論並辦理延伸出的各項活動。
學員大多來自台江在地居民,長期關注台江文化活動,協力臺南社大台江分校推動在地節慶「擔水節」活動,從踏查台江吃水堀的傳統文化中,發展出在地特色的擔水節慶,辦理寓教於樂的擔水趣味競賽,體驗先民的拓墾精神。除了關注在地文化外,建明老師有感於台江鄰近地區設置過多工業區,讓環境污染議題日趨嚴重,因此也致力於推動空氣污染PM2.5的認識與推廣活動,強調沒有好的環境就沒有好的生活品質。
師生特別舉辦一場「咱ㄟ空氣咱ㄟ健康」公民講座;將環境議題融入課程,讓學員透過討論的過程,學習扮演積極公民的角色,包辦企劃與實際執行運作等各項工作,實際瞭解公共事務籌畫的過程。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台江新生活美學運動班的學員利用平時的晚上到社大各班級宣傳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同時也進入到附近社區的夜市宣導、讓大家了解什麼是pm2.5;什麼是霾害,希望能透過宣導活動,讓大家更能重視空氣對我們的影響。
<咱ㄟ空氣,咱ㄟ健康>公民講座於六月二十六日在海尾大廟朝皇宮舉辦,出席參加講座的除了有在地鄉親、社大台江分校的班級、大廟興學志工外,學員們也主動邀請了環保局、衛生局及教育局,共同參與討論。環保局空噪科科長除了肯定美學班師生們對空污的關心外,並於講座現場允諾未來將在溪頂寮地區加設空污監測站,以及加強老人安養院與幼兒院的宣導,也為這場社區衛教講座畫下完美的句點。
從文化空間營造到新生活美學的推展,力漢學堂提供在地實踐社群的學習支持體系,成為台江新生活美學與文化工程運動的推手。
踏入月光山下的瀰濃庄,尋訪有著夕陽般色彩的橙蜜蕃茄,再從人聲鼎沸的蕃茄園轉入幽然靜謐的老街,隨處可見菜園與正享受著日光浴的蘿蔔乾,緩慢小鎮裡,有著讓人難以忘懷的詳和,放棄城市裡的貫用速度,讓心平穩的接上專屬於這小鎮的脈動。聞著天后宮旁傳來陣陣的桂花香氣
,期待著下次在冰菓室與您的相遇!
延著德慶溪支流走入舊府城,從車水馬龍的大道鑽入寂寥小巷,漫步舊時水道,並以人和街為中心點,展開蜘蛛網絡的探險。小巷弄間遺留著清代末年的磚造房子、還掛著福住町門牌的日式建築、光緒年間普濟殿註生娘娘祀業的小宅房、二進式的老房子;隨著歲月走過,厥類植物靜悄悄的攀爬而上,美麗的蝴蝶悠閒曬著暖陽,因為我們的拜訪而飛上那無窮盡的藍天,老師說[要認識一個地方,需要親身體驗,才能在小細節中找到歷史的證據]。望著兌悅門城樓,舊時熙來人往經商的人們與今日尋訪故事的我們,在時空裡畫上對比色彩,留下了怦然感動。
台南東區,有著最美的舊時光;及最好的新未來。因時代變遷而洗盡繁華的龍山寺,因園藝師的巧手,而造就今日有著可愛別名的鋼盔榕樹,還有都會公園裡以生態工法營造的水岸,遠眺著奇美博物館,享受歐式的浪漫與悠閒。導師延途解說著東區城內外的成長脈絡,論古論今,美麗城市中的光影,讓人感動…
旅行,總是存在著許多意義,此次行動學堂以建築之名出發去。在台中公共資訊圖書館看到了河流般意象的建築外觀;在亞洲現代美術館裡看到國際大師安藤忠雄如何巧妙的利用三角形平面從簡單組合中建造出複雜的空間,每到了一個空間總美的令人驚嘆。許許多多科幻影片裡,總出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建築物,而在真實的世界裡,誰說這不無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