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札記 Notebook

  • 首頁
  • 學堂札記 Notebook

§

學堂札記 Notebook

親子鐵道講座

2015-12-26

親子鐵道講座

搭火車在這分秒必爭的世代裡,成了多數人記憶中的碎片,然而在臺灣鐵路環道中,小站風光卻有著臺灣獨有的純樸自然。買張慢車票,隨著軌道運轉的低語,看看沒有電纜線劃破的天際、從最未節車箱中將明媚風光收進眼裡,也將彼此的記憶收進了心底。走吧~這個寒假,來趟親子鐵道旅行。

手作木湯匙

2015-11-14

手作木湯匙

木頭,純粹而厚實。
用溫潤的木材,取代金屬的冰涼;用認真刻劃的心,將滿滿的情感溢注在食器裡。手作的迷人在於使用簡易的器具,依照個人手感,削出屬於自己的食器。不同的形體、不同的紋理;相同的是那沉浸於下刀時的專注,醞釀出專屬的幸福手作木湯匙

親子桌遊及玩藝氣球

2015-10-24

親子桌遊及玩藝氣球

桌上遊戲與造形氣球都是一門人際關係學,無論是親子、同儕或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們,透過共學,而產生溝通連結,增進了人與人相處的關係,歡笑亦成了共同的語言。謝謝大家的參與,也期待下次見面囉!

環保節水盆栽DIY

2015-09-12

環保節水盆栽DIY

軒漢老師以劉旭恭先生的啞語動畫「下雨的味道」為大家引導,透過影片所繪出的小劇場,來呈現與水的相關議題,也喚起大家心中與雨的共同記憶,在記憶中下雨前總有個獨特的味道,像海風鹹鹹的?亦或是像小牛吃的青草味道? 水與人類共生,我們都應盡一己之力去善用它。今天就由軒漢老師教導學員們如何有效的運用水資源,美化居家又能兼顧環保,同時必免孑孓滋生的節水盆栽。

一起來蓋台江公共建築

2015-04-24

一起來蓋台江公共建築

公共是一種生活文化與行動方式的再現,建築體現生活美學及其生活地景。


今年提倡人本建築的力漢學堂特別與臺南社大合作興學,挹注台江分校推動「打造台江公共建築」的學習課程。公共建築之課,不僅是公共生活與在地文化的探究,我們這一班,說是班級,不如說是台江公共建築的微觀與望遠鏡頭!




微觀要走入社區、地方;望遠得站起來,走入世界!如此,我們才能洞見自己的感動,發現舊地新景,打開公共建築的話語,通向日常的文化空間!來自台江各地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的伙伴,懷抱著為家鄉打造公共建築的夢想,每週五齊聚在海尾教室,關心台江文化中心的規劃設計、海尾大排橋樑設計,以及社區大廟的空間改造實踐。




因應台江文化中心的催生、發想、規劃、討論設計的過程,我們很幸運能在台江公共建築中共同學習對話,學習公共建築的品味,也探究台江文化中心的設計可能性,以參與式的學習來推動,更積極催生公共建築的社區參與模式。本學期我們不只持續關注台江文化中心規劃案,學員們也透過空間模式語言的操作觀察,檢視社區可改善的角落空間,實際動手將閒置雜物的角落,改造成社區小花園。從關注台江文化中心的議題出發,透過陳世良老師的介紹許多世界級公共建築的案例,課程中拓展空間體驗、建築美學的視野,本期社區小花園的改造工作,更讓大家回到自身社區與環境的實踐,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提升創造與改造空間的能力,藉由行動改善家園。




情感的所在是家鄉,透過參與實做,更能累積社區意識與情感。學員惠雅說:「以前看到不好看的建築與空間,心裡就覺得不知哪裡怪怪的,自從上了公共建築課程後,對空間的概念已經在改變,不僅懂得去欣賞,能更準確的對不好的空間,有更多美好與改善想像,慢慢感受到生活中美學的改變。」




安南幼兒園的劉園長說:「還好自己有來上課,在自己的幼兒園改建過程中,才能發現許多問題,更能找到許多實際且經濟的方案。」

力漢建設身為臺南社大長期合作興學的伙伴,有感於台江居民熱情的社區意識與活力,也在推動台江公共建築運動上進行協力,提供社區角落花園可能再利用的建材與構思,扮演協力社區的企業推手,繼續力漢希望工班的實踐。陳世良老師說:「建築不光是硬體,背後的心力與動機,之於建築才是生命最核心的部分,從建築外表思索進去,可以發現那是一群人意志下的結果。」這便是公共建築最迷人之處。在推動台江公共建築的路途中,我們都是台江美好生活與文化工程的建築基座。